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天津医科大学精神卫生与心理学系成立
来源: | 作者:毛富强 | 发布时间: 2020-03-12 | 5768 次浏览 | 分享到:

作者简介

毛富强


天津医科大学精神医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历任天津医科大学研究生处副处长、基础医学院副院长、医学影像学院书记、医学人文学院书记,现任校党委委员、党委办公室主任,精神卫生与心理学系主任、心理学研究所所长、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

教育部高等学校临床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精神医学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森田疗法应用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委会委员、内观疗法学组主任委员,天津市心理健康服务协会副会长、天津市戒毒与矫治工作协会副会长、天津市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2020年1月7日天津医科大学校长办公会研究决定成立精神卫生与心理学系(心理学研究所、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下设医学心理学教研室、精神医学教研室、临终关怀研究中心、心理咨询中心、总医院临床心理科、第二医院临床心理科6个科室。


毛富强教授任精神卫生与心理学系(心理学研究所、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所长),刘惠军教授、杨建立教授任副主任(副所长)。


成立背景


党的十九大提出“健康中国战略”,坚持预防为主,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加大全民心理健康科普宣传力度,提升心理健康素养;加强对抑郁症、焦虑症等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的干预,加大对重点人群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力度;提高突发事件心理危机的干预能力和水平。


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促进心理健康”战略要求,加强学校精神卫生和心理学科建设,实现教学、科研和临床资源整合,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与精神科治疗协同,完成好天津市教委赋予学校心理育人与危机干预研究的职责任务,培养具有心理治疗特色的精神科医师和适应综合医学模式的心理治疗师,学校在对国内高校精神卫生与心理学科设置现状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提出了精神卫生与心理学科整合方案。天津医科大学精神卫生与心理学系(心理学研究所、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成立是学校精神卫生与心理学科建设新的里程碑。


天津医科大学原有精神卫生与心理学相关机构7个,分别隶属6个不同部处、学院和医院,分别承担着相关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部分机构在学校学科发展上都做出过突出贡献,在国内外精神卫生和心理学科领域具有重要影响。


科室介绍

一、精神卫生学系

1隶属于基础医学院

基础医学院精神卫生学系前身是基础医学部精神医学教研室,1980年由陈仲舜和李振涛创建,陈仲舜、李振涛、毛富强、李洁先后担任科室主任。2017年4月更名为精神卫生学系,由学校和总医院共建,学系主任毛富强教授、副主任杨建立教授。


2

承担精神医学专业课教学

承担天津医科大学和南开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教学任务,为本科生开设公共选修课《精神卫生学》、《压力与健康》和《心理危机干预与预防》,为研究生开设研讨课《内观疗法基础与体验》。


毛富强教授主编卫生部医学视听教材《常见精神障碍症状》2005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第二主编“十二五”、“十三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精神病学》(第3版、第4版)2014年、2019年由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


3、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博硕士学位点负责单位

2002年学校与天津市安定医院联合申请获得硕士学位授权,先后遴选硕士生导师13人,其中天津医科大学4人(李振涛,毛富强,钱明,李洁),天津市安定医院8人(高流程,刘建勋,杨建立,张勇,徐广明,田红军,陈清刚,禚传君),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1人(梅妍)。


2010年获得博士学位授权,现有博士生导师4人(杨建立、李洁、毛富强、徐广明)。


4、东方心理疗法的开拓者:李振涛教授

李振涛教授,硕士生导师,1943年6月生,1968年毕业于天津医学院,1987年至2005年担任精神医学教研室主任。1988年和1989年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首先报告住院和门诊森田疗法应用研究,1992年承办第一届中国森田疗法学术大会,1993年赴日本奈良学习内观疗法,是体验集中内观中国医生第一人。对森田疗法和内观疗法进行研究改进,提出神经质所致病感心理疗法,改变应对方式心理疗法,心理平衡疗法,内观-认知疗法等4种东方心理疗法。


曾先后获得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突出贡献奖,中华医学会中华行为医学特别贡献奖,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森田疗法应用专业委员会突出贡献森田疗法专家,中华医学会中华行为医学杰出贡献奖,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中国内观疗法终身成就奖,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优秀心理卫生工作者,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个人。


5、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内观疗法学组主任委员:毛富强教授

毛富强教授,博士生导师,1968年8月生,1991年毕业于天津医学院,2005年至今担任精神卫生学系(精神医学教研室)主任。2011年承办第三届中国内观疗法学术大会,2012年承办第九届中国森田疗法学术大会。继承和发展李振涛教授研究成果,2007年毛富强完善确立的内观认知疗法(Naikan Cognitive Therapy)已在全国14个省市推广应用。


现任教育部精神医学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森田疗法应用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委会委员、内观疗法学组主任委员,天津市心理健康服务协会副会长,天津市戒毒与矫治工作协会副会长,天津市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二、医学心理学教研室

1、隶属于基础医学院

1984年医学心理学教研室成立,原隶属于内分泌研究所,后转入基础医学院,王栋教授、钱明教授先后担任教研室主任。


2、承担医学心理学公共课教学

医学心理教研室以教学为主,兼顾科研和心理健康教育,承担医学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护理心理学、康复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教学任务,王栋和钱明教授主编多部《医学心理学》教材。


科研方向是心理测量、碘与智力关系的研究,研制及修订的心理测量方法为研究碘与脑发育关系提供了重要临床评估工具,为学校碘与脑发育研究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3、世界碘缺乏病心理测验之父:王栋教授

王栋教授,1936年11月生,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84年至1996年担任医学心理学教研室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为评估缺碘所致智力落后的方法学研究。1984年通过智力测验方法证实亚临床型克汀病存在,1987年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资助下,首次修订出版了中国联合型瑞文测验(CRT),1996年在“九五”国家医学科技攻关项目中,对全国常模再次修订(即CRT-C2),1997年利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制出《津医精神运动成套测验(JPB)》。


王栋教授长期致力于碘缺乏病智力测验研究,其研究成果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2003年12月在新加坡召开的亚太地区甲状腺学会(AOTA)学术会议上,王栋教授被誉为世界碘缺乏病领域的心理测验之父。


4、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钱明教授

钱明教授,硕士生导师,1963年2月生,1981年毕业于天津医学院,1996年至今担任医学心理学教研室主任。主要的研究领域是医学和健康心理学、以及碘与智力。


现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天津市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心理学会医学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地方病协会副会长兼碘缺乏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球碘营养联盟中国及东亚地区协调员。


三、临终关怀研究中心

1、挂靠护理学院

1988年7月天津医科大学临终关怀研究中心成立,挂靠护理学院。崔以泰、孟宪武先后担任中心主任,现任主任为史宝欣教授。


2、中国临终关怀之父:崔以泰教授

崔以泰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35年8月生,1959年毕业于天津医学院,1988年崔以泰主持建立了中国第一家临终关怀研究中心并任主任,1990年主持建立了我国第一家临终关怀病房,1993年主持建立了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临终关怀专业委员会并任主任委员,是中国临终关怀学科创始人,被誉为中国临终关怀之父。


曾任天津医学院副院长,天津医科大学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学术委员会和学位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临终关怀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性学会副理事长、性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美国东西方死亡教育学会顾问,全英中华学者医学会荣誉副主席,美国麻省州立费彻伯格大学名誉博士。主编著作《临终关怀学》和《国人对死亡和濒死的态度》等。


3、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副理事长:史宝欣教授

史宝欣教授,硕士生导师,1966年4月生,1988年毕业于天津医学院。在国内最早开展临终关怀理论与临床实践研究,参与创建国内第一家临终关怀病房。主讲《世界文化与健康》、《临终护理》、《社会学》、《社会医学》、《临终关怀学》等本科课程。


担任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护理教育分会秘书长,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副理事长兼老年医疗护理与临终关怀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生命关怀论坛秘书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兼临终关怀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心理学会老年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



四、心理学研究所

1、挂靠医学人文学院

2012年9月天津医科大学心理学研究所成立,挂靠医学人文学院,刘惠军教授任副所长(主持工作)。


2、应用心理专业硕士学位点负责单位

2014年学校获得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招收心理咨询和康复心理学方向研究生,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医疗及相关职业领域要求,具备从事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康复等职业所需要的心理学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现有硕士生导师4名(刘惠军、毛富强、郝志红、于斌)。


3、承担心理学基础与临床研究工作

心理学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为认知与情感障碍、心身疾病的心理机制与干预技术。


近年来,心理学研究所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国家出版基金项目1项,国家博士后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社科规划基金项目9项,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3项,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项目2项。在《心理学报》、《心理科学进展》、《中国心理卫生杂志》、《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心理与行为研究》以及SCI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


4、天津市医学会医学人文分会主任委员:刘惠军教授

刘惠军教授,硕士生导师,1964年11月生,1988年毕业于河北大学,2003年首都师范大学获得教育学博士。


现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医学人文素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生理心理学分会理事,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肿瘤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天津市心理卫生学会常务理事,天津市医学会医学人文分会主任委员,天津抗癌协会肿瘤心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五、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1、挂靠学生处

2013年12月根据天津市教育委员会通知要求,学校整合专业教师队伍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挂靠学生处。中心专职教师1人,兼职教师21人。毛富强教授兼任中心主任,刘惠军教授兼任常务副主任,钱明教授、李洁教授兼任副主任。


2、承担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

每年组织全体新生开展心理健康测试,做到新生全覆盖。对心理问题学生进行随访,开展心理咨询服务。


开展“大学生心灵之旅”、“‘525’关爱自我”、“新生入学适应”等心理系列讲座,举办 “大学生心理成长内观训练营”、“校园心理剧”、“心理微视频”等系列主题活动。建构了校、院(系)、班、宿舍四级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体系。


2015年5月,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被评为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优秀机构,毛富强主任被评为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优秀工作者。


3、获批天津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基地

2019年7月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获批成为天津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基地(心理育人:危机干预研究方向),受天津市教委指派承担全市大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职责。


基地2019年承办了天津市大中小学一体化心理危机干预研讨会,来自天津市大中小学的400多名心理健康教师参加培训,李振涛教授和毛富强教授担任主讲专家。


基地还通过课题立项、调查走访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开展对全市20所高校近三年心理危机案例调研分析,总结形成天津市心理危机个案调研报告,为天津市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与预防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六、总医院临床心理科

1、隶属总医院

1982年精神医学教研室陈仲舜和李振涛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原天津医学院附属医院)开设心理卫生科,是中国最早在综合性医院开设心理卫生门诊的单位之一。陈仲舜、李振涛、毛富强先后兼任科主任。


2017年8月天津市安定医院杨建立教授团队调入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成立临床心理科,杨建立教授任科主任,兼任精神卫生学系副主任。


2、天津市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杨建立教授

杨建立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63年7月生,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北京大学医学部博士后,从事精神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30余年,曾任天津市安定医院业务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临床精神病学、应激相关障碍、生物精神病学。


现任《中华精神科杂志》、《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编委,《天津医药》杂志常务编委,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委员,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精神医学分会委员,天津市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天津市性科学协会副理事长。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七、第二医院临床心理科

1、隶属第二医院

2018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临床心理科成立。


2、依托精神卫生学系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临床心理科成立得到学校和医院大力支持,依托天津医科大学精神卫生学系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家团队,由天津医科大学精神卫生学系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毛富强教授担任科主任,刘成东副主任医师担任科副主任,李建伟主治医师和李申主治医师共4人组成,面向心理行为问题、精神障碍、心身障碍患者提供心理测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中西医药物治疗等临床心理专业诊疗服务。


新闻资讯
通知公告
院校动态